富睿玛泽发布《2023年度银行业分析报告 —— 外资银行篇》
我们相信,这份研究报告将为银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023年末,全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17.2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年度净利润为23,775亿元,同比增长3.2%,但增幅较前一年收窄2.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平均净息差首次降至1.69%,低于1.7%的水平。平均非息收入占比保持相对稳定,为19.93%。平均成本收入比呈上升趋势,达到35.26%。平均资本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利润率分别为8.93%和0.70%,较上年有所下降。在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2,255亿元,较上年增加2,426亿元,增速为8.13%,明显高于前两年。然而,平均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为1.59%。平均拨备覆盖率和平均贷款拨备率分别为205.14%和3.27%,表明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但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就资本实力而言,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216.3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04万亿元,增幅10.78%,超过总资产增速。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4%、12.12%、15.06%,较上年均有小幅下降,未来需要考虑资本补充策略。
在外资银行发展方面,自2006年中国履行WTO入世承诺以来,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从最初的9家增至41家。2023年末,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达31,775亿元,相当于一家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全年净利润为212.48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净利润总额的0.89%。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中资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过去二十年,得益于房地产和城市投资的推动,中资银行实现了显著增长。相比之下,外资银行的对公业务主要集中在跨境制造业领域,与房地产主导的增长模式存在差异,因此难以匹敌中资银行的增速。经过多年发展,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市场形成了多个梯队。以资产规模为例,汇丰银行(中国)以6,166.83亿元位居榜首,渣打银行(中国)以3,219.97亿元紧随其后。此外,9家机构资产规模在1,000至2,000亿元之间,7家在500至1,000亿元之间,16家在150至350亿元之间,还有7家低于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大多数外资银行更专注于对公业务,一方面协助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支持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行业领先的外资银行通常拥有一定规模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是因为他们专注于高净值客户群体,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支撑其高端财富管理业务。近期,部分外资银行调整了其个人银行业务战略。例如,2024年6月11日,花旗银行宣布已完成向汇丰银行出售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外资银行都需要为追求规模而改变经营策略。许多外资银行在跨境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已与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继续深化这些优势领域。在零售业务方面,由于缺乏广泛的线下网点和相对滞后的数字化进程,外资银行相较于中资银行并不具备明显优势。